世界一臺數控機床(銑床)誕生(1951年)。數控機床的方案,是美國的帕森斯(全名約翰·帕森斯)在研制檢查飛機螺旋槳葉剖面輪廓的板葉加工機時向美國空l軍提出的。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參加和協(xié)助下,終于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。1951年,他們正式制成了一臺電子管數控機床樣機,成功地解決了多品種小批量的復雜零件加工的自動化問題。以后,一方面數控原理從銑床擴展到銑鏜床、鉆床和車床,另一方面,則從電子管向晶體管、集成電路方向過渡。1958年,美國研制成能自動更換刀具,以進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。
普通車床的加工對象廣,主軸轉速和進給量的調整范圍大,能加工工件的內外表面、端面和內外螺紋。這種車床主要由工人手工操作,生產效率低,適用于單件、小批生產和修配車間。
轉塔車床和回轉車床具有能裝多把刀具的轉塔刀架或回輪刀架,能在工件的一次裝夾中由工人依次使用不同刀具完成多種工序,適用于成批生產。
自動車床能按一定程序自動完成中小型工件的多工序加工,能自動上
液壓機床
下料,重復加工一批同樣的工件,適用于大批、大量生產。
機械參考點(Machine reference point):機械參考點或稱為機械原點,它是機械上的一個固定的參考點。
回歸參考點(Reference points):在機器的各軸上都有一回歸參考點,這些回歸參考點的位置,以行程監(jiān)測裝置極限開關預先精l確設定,作為工作臺及主軸的回歸點。
工作參考點(Work reference points):工作參考點或稱工作原點,它是工作坐標系統(tǒng)之原點,該點是浮動的,由程式設計者依需要而設定,一般被設定于工作臺上(工作上)任一位置。
您好,歡迎蒞臨中誠宇,歡迎咨詢...